“什么?李继成怎么成印度皇帝了?”朱和幸也有点糊涂了,“他这是抢印度抢上瘾了,干脆去当印度人了?”
“许是如此吧?”李定国没去过印度,但是也知道印度的油水有多足,“殿下,臣在伪朝的时候,就没少听说印度如何富庶的,如果容易掳掠的事情......当时伪朝上下动心的人就不少,都想跟着李继成去印度捞一票,若不是这样,伪朝也不会垮的那么快。”
朱和幸笑了笑:“若不是李继成刮了印度人的油水,伪朝早就被我大明荡平了......伪朝实行的是府兵军户之法,其实就是封地养兵。地足则兵强,地尽则兵疲。然地有数而军户繁衍无算,所以总有地尽兵疲的一日。要长久保持府兵军户的力量,就得向外拓展,掳掠以补不足。被李继成找到印度这块富庶温柔之乡,实在也是天不亡其国啊!”
李定国叹了口气,这个朱太子是把府兵军户的一套法门都看透了......这个路数啊,压根就不能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搞!要不然人地矛盾、军民矛盾一定很快积累起来,到时候要么让军户贫困废弛,要么就得任由军户虐民占田了!
可别以为军户都是哀欺负的老实人......这群人和隔壁日本国的武士,其实是一个路数!只是武士掌握了国家,建立了武家政权,拥有了压迫农民的特权。而大明的军户没有那么多特权,不能去砍老百姓,所以高级军户就只有欺负自己人了。
而李定国之前效忠的大顺政权,则是一个维护府兵军户利益的政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武家政权!
如果不是被大明击败,那么四川的农民早晚被他们变成农奴!
而现在,四川的农民看来是躲过一劫,只是苦了天竺国的黎民百姓!
李定国正在悲天悯人的时候,一旁的朱和幸已经有了决断,“节度,既然李继成派了军使来求和,那咱们就见一见吧......也看看他这个印度大顺帝国皇帝派出的军使像不像印度人?”
朱和幸是以抚军的名义总督云贵川军务,还兼任四川、云南节度使。可以说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而且也有权和李继成进行谈判!
所以他的令旨一下,印度大顺帝国的使臣,很快就被护送到了昆明五华宫的大殿之上。
“大明朝太子爷,额是印度大顺帝国皇爷的使臣,额叫辛归义......”
这使臣一口的陕西话,也穿着大顺朝的蓝布官服,但是却长了一张胡人面孔,深目隆鼻,胡须浓密,皮肤黝黑。
“你是陕西那里的?怎么长这样啊?”坐在宝座上的朱和幸看着辛归义的尊容,感到非常奇怪——他可不是没见识的“深宫太子”,他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可多了,却没见过这个模样的陕西人。
“额不是陕西的......”辛归义当然不是陕西人,他原名叫辛格,就是那个在李继成第一次入印度是在奥里萨省投降的贾吉尔老爷辛格,他闺女还是李继成的妃子呢!
在归顺大顺后,辛格就被赐名归义——什么归义、归命的,一般都是给投降派用的。除了改名,他还当了大顺的官,还学会了一口标准的大顺汉语。
“那你祖籍在哪儿?”朱和幸又接着打听。
辛归义回答:“额祖籍是印度帖木儿帝国的拉杰普特省。”
“啥?”朱和幸一愣,“还真是印度人啊!”
“殿下,”李定国认得辛归义,于是就笑着对朱和幸道,“他的确是印度人,李继成因为几次三番入印度劫掠,还占了一点地盘,所以手下也有不少印度臣子,还有一些波斯人。”
原来是个印奸啊!
朱和幸点点头,然后又问:“这个印度大顺帝国是怎么回事?李继成好好的天朝人不当,怎么改当印度人了?”
是啊,好好的,怎么就移民了?印度到底有什么好的?
“太子殿下,”辛归义笑道,“额家皇爷觉得在天朝这边当不上皇爷了,所以就想去印度那边当皇爷......以后殿下就是大明的皇爷,额家皇爷就是印度的皇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这总好了吧?”
原来是印度的工作比较好找......大明这边皇爷阶级有固化的苗头,皇爷朱慈烺还没有要退下来的意思,太子朱和幸已经开始崛起了!李继成压根不是朱家父子的对手啊!
李继成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当上全中国的皇爷之后,干脆就移民去印度算了......现在现在印度还是乱世!什么样的可能都有啊!而且印度也有欢迎外来征服者的传统,这对大顺很有好处啊!
当然了,李继成也不指望全有印度,能吃掉孟加拉这一块,那就心满意足了。
“那么......李继成是不是要退出云南?”朱和幸又道,“云南是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腹心地盘之一,一日不复,就一日不敢说极盛!所以李继成不交出云南,那可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他的意思是李继成退出云南后再“谈”,可没说能“谈成”什么?
因为他知道,大明和李闯根本没什么好谈的!双方根本不可能签署和平条约。
而且大明也不会承认什么印度大顺帝国......因为大明在印度的朋友就是奥朗则布!
不过大明帝国短期内也不会继续进攻缅甸了,西南这边吃下云南之后,没有10年时间消化,大明对云南的统治是不可能强化的。
至于小西洋方向上,大明暂时也没什么西进的想法,只要能维持贸易航线的畅通就行了。
所以朱慈烺不久之前给朱和幸下了手诏,让他想方设法对流寇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保护中立和自由条约》上签字。
只要贸易不受影响,朱慈烺干涉帖木儿——大顺战争的意愿并不强烈。帖木儿和大顺在印度互相攻伐,对大明其实也有好处,一来可以卖军火发财;二来,帖木儿和大顺打得越热闹,印度抵御西洋人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朱和幸接着说:“如果李继成不愿意交出云南,那也没什么......我大明10万天兵已至,稳扎稳打,再有一年也就能拿下云南了。取下云南之后,我大明天兵就要移师缅甸了。到时候,他想印度皇帝,也没西进的根本之地了。”
说着话,他就挥挥手,让人打发辛归义走了。他开出的条件,也不是辛归义这样的角色可以给出的答复,这事儿得让李继成去考虑了。
看着李继成的使臣被人带离了大殿,朱太子就对自己的军师李定国道:“这个辛归义漏了点馅儿,看来李继成不会在云南久留了!只要他一走......云南的流寇全都得肝胆俱碎!云南之战,恐怕要不了太久就可奏凯了。”
李定国道:“殿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李继成一日不离云南,咱们就一日不可掉以轻心。”
朱和幸点点头,“那是自然,我为抚军太子,当然只能胜,不能败。”
朱和幸的稳重、周密,其实也和他的太子身份有关。输不起啊!一旦打了败仗,太子也许就会换人了,所以他只能赢,不能输。
哪怕两年三年才能奏凯,只要能赢,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许是如此吧?”李定国没去过印度,但是也知道印度的油水有多足,“殿下,臣在伪朝的时候,就没少听说印度如何富庶的,如果容易掳掠的事情......当时伪朝上下动心的人就不少,都想跟着李继成去印度捞一票,若不是这样,伪朝也不会垮的那么快。”
朱和幸笑了笑:“若不是李继成刮了印度人的油水,伪朝早就被我大明荡平了......伪朝实行的是府兵军户之法,其实就是封地养兵。地足则兵强,地尽则兵疲。然地有数而军户繁衍无算,所以总有地尽兵疲的一日。要长久保持府兵军户的力量,就得向外拓展,掳掠以补不足。被李继成找到印度这块富庶温柔之乡,实在也是天不亡其国啊!”
李定国叹了口气,这个朱太子是把府兵军户的一套法门都看透了......这个路数啊,压根就不能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搞!要不然人地矛盾、军民矛盾一定很快积累起来,到时候要么让军户贫困废弛,要么就得任由军户虐民占田了!
可别以为军户都是哀欺负的老实人......这群人和隔壁日本国的武士,其实是一个路数!只是武士掌握了国家,建立了武家政权,拥有了压迫农民的特权。而大明的军户没有那么多特权,不能去砍老百姓,所以高级军户就只有欺负自己人了。
而李定国之前效忠的大顺政权,则是一个维护府兵军户利益的政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武家政权!
如果不是被大明击败,那么四川的农民早晚被他们变成农奴!
而现在,四川的农民看来是躲过一劫,只是苦了天竺国的黎民百姓!
李定国正在悲天悯人的时候,一旁的朱和幸已经有了决断,“节度,既然李继成派了军使来求和,那咱们就见一见吧......也看看他这个印度大顺帝国皇帝派出的军使像不像印度人?”
朱和幸是以抚军的名义总督云贵川军务,还兼任四川、云南节度使。可以说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而且也有权和李继成进行谈判!
所以他的令旨一下,印度大顺帝国的使臣,很快就被护送到了昆明五华宫的大殿之上。
“大明朝太子爷,额是印度大顺帝国皇爷的使臣,额叫辛归义......”
这使臣一口的陕西话,也穿着大顺朝的蓝布官服,但是却长了一张胡人面孔,深目隆鼻,胡须浓密,皮肤黝黑。
“你是陕西那里的?怎么长这样啊?”坐在宝座上的朱和幸看着辛归义的尊容,感到非常奇怪——他可不是没见识的“深宫太子”,他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可多了,却没见过这个模样的陕西人。
“额不是陕西的......”辛归义当然不是陕西人,他原名叫辛格,就是那个在李继成第一次入印度是在奥里萨省投降的贾吉尔老爷辛格,他闺女还是李继成的妃子呢!
在归顺大顺后,辛格就被赐名归义——什么归义、归命的,一般都是给投降派用的。除了改名,他还当了大顺的官,还学会了一口标准的大顺汉语。
“那你祖籍在哪儿?”朱和幸又接着打听。
辛归义回答:“额祖籍是印度帖木儿帝国的拉杰普特省。”
“啥?”朱和幸一愣,“还真是印度人啊!”
“殿下,”李定国认得辛归义,于是就笑着对朱和幸道,“他的确是印度人,李继成因为几次三番入印度劫掠,还占了一点地盘,所以手下也有不少印度臣子,还有一些波斯人。”
原来是个印奸啊!
朱和幸点点头,然后又问:“这个印度大顺帝国是怎么回事?李继成好好的天朝人不当,怎么改当印度人了?”
是啊,好好的,怎么就移民了?印度到底有什么好的?
“太子殿下,”辛归义笑道,“额家皇爷觉得在天朝这边当不上皇爷了,所以就想去印度那边当皇爷......以后殿下就是大明的皇爷,额家皇爷就是印度的皇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这总好了吧?”
原来是印度的工作比较好找......大明这边皇爷阶级有固化的苗头,皇爷朱慈烺还没有要退下来的意思,太子朱和幸已经开始崛起了!李继成压根不是朱家父子的对手啊!
李继成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当上全中国的皇爷之后,干脆就移民去印度算了......现在现在印度还是乱世!什么样的可能都有啊!而且印度也有欢迎外来征服者的传统,这对大顺很有好处啊!
当然了,李继成也不指望全有印度,能吃掉孟加拉这一块,那就心满意足了。
“那么......李继成是不是要退出云南?”朱和幸又道,“云南是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腹心地盘之一,一日不复,就一日不敢说极盛!所以李继成不交出云南,那可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他的意思是李继成退出云南后再“谈”,可没说能“谈成”什么?
因为他知道,大明和李闯根本没什么好谈的!双方根本不可能签署和平条约。
而且大明也不会承认什么印度大顺帝国......因为大明在印度的朋友就是奥朗则布!
不过大明帝国短期内也不会继续进攻缅甸了,西南这边吃下云南之后,没有10年时间消化,大明对云南的统治是不可能强化的。
至于小西洋方向上,大明暂时也没什么西进的想法,只要能维持贸易航线的畅通就行了。
所以朱慈烺不久之前给朱和幸下了手诏,让他想方设法对流寇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保护中立和自由条约》上签字。
只要贸易不受影响,朱慈烺干涉帖木儿——大顺战争的意愿并不强烈。帖木儿和大顺在印度互相攻伐,对大明其实也有好处,一来可以卖军火发财;二来,帖木儿和大顺打得越热闹,印度抵御西洋人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朱和幸接着说:“如果李继成不愿意交出云南,那也没什么......我大明10万天兵已至,稳扎稳打,再有一年也就能拿下云南了。取下云南之后,我大明天兵就要移师缅甸了。到时候,他想印度皇帝,也没西进的根本之地了。”
说着话,他就挥挥手,让人打发辛归义走了。他开出的条件,也不是辛归义这样的角色可以给出的答复,这事儿得让李继成去考虑了。
看着李继成的使臣被人带离了大殿,朱太子就对自己的军师李定国道:“这个辛归义漏了点馅儿,看来李继成不会在云南久留了!只要他一走......云南的流寇全都得肝胆俱碎!云南之战,恐怕要不了太久就可奏凯了。”
李定国道:“殿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李继成一日不离云南,咱们就一日不可掉以轻心。”
朱和幸点点头,“那是自然,我为抚军太子,当然只能胜,不能败。”
朱和幸的稳重、周密,其实也和他的太子身份有关。输不起啊!一旦打了败仗,太子也许就会换人了,所以他只能赢,不能输。
哪怕两年三年才能奏凯,只要能赢,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